


就像咸甜口月饼的南北方差异,人们对港式奶茶与台式茶饮的偏爱仿佛也是一场“世纪之战”。按照“国际惯例”,还是需要温习一下这两种奶茶的主要特点。港式奶茶,以丝袜奶茶和鸳鸯奶茶为招牌,多选用大叶种红茶或普洱熟茶做茶底,大家熟知的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便是前者。
台式奶茶一般选用青茶(乌龙茶)、绿茶和小野种红茶做茶底,口味浅淡可直接清饮。
技艺功夫不同拉茶 vs 手摇茶如果你曾细心留意过那些正宗的港式奶茶店,就会发现菜单上时常有一行小心“茶醉”的提示,告知切勿空腹饮用过多过浓茶水。而这也正是许多人对港式奶茶又爱又恨的一点。除了茶叶品种不同,以及煮茶、焗茶的步骤外,能升华港奶浓重茶味的,便是拉茶的制作技艺了。
或许现在不少台式奶茶店里都会有代替人工摇奶茶的机器,但在传统步骤中,奶茶师傅需要用将所有原料加入雪克杯中,通过数十次的摇动才能获得一杯好味的台式奶茶,晃动的形态与材料都与调酒师略有相似。春水堂对”摇奶茶“也有自己的规矩,例如,摇奶茶时的标准动作是紧握雪克杯上下,从丹田处运气,顺势向前推动整条手臂,摇动三十三下最为理想。与港奶的拉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奶茶摇得好与坏、前后幅度大或小,甚至是速度是慢是快,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茶汤的浓厚程度和泡沫的细密绵软度。专业的调茶师在这一环节就能听出茶饮的好喝与否。
饮用场景不同下午茶 vs 街饮
如果你对2010年前的奶茶还有所印象,那肯定喝过用植脂末和奶粉冲泡出来的奶茶,这种古早的台式奶茶因为简便、调味多而在当时受到喜爱,出没的地点也大多在街边路口。而港式奶茶就有所不同了,早些时候,想喝一杯鸳鸯都需前往茶餐厅才能如愿。这边是因为港式奶茶与台式奶茶的饮用场景不同的缘由。香港人对茶餐厅的喜爱,多半集中在下午时期,以茶水为先、以饮立足的茶餐厅之行,是早前香港三行工人(木工、油漆工、水泥工)在英式下午茶影响下衍生出来的小习惯,神似工作中来一杯high tea的快乐。
“三点三,叹茶餐”便是香港人的一句俗语,每天下午三时十五分,来一顿下午的“午餐”,让自己整修整修,以便补充体力继续工作。也正因如此,“配餐”对港式奶茶而言也格外重要,无论咸甜,搭配着一茶一餐,在办公场所以外的地方放空片刻,是港式奶茶自带的生活语意。
“看家本领”不同黑白淡奶 vs 波霸椰果小料
对爱喝港式奶茶的人来说,黑白淡奶是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这款来自荷兰菲仕兰公司(Friesland Campina)的香港限定产品,从上世纪30年代发售至今,以红白黑的配色驻扎人们的脑海里。这款全脂淡奶,曾标榜制作过程百分百在荷兰生产,由受到严密品质监管的荷兰黑白乳牛新鲜牛乳制成,比一般淡奶奶脂和奶固体含量更高,质感更加浓稠,正适合同样茶香浓郁的港式奶茶。与之相对,定下台式奶茶形象基调的,而非奶制品的选用,却是波霸、珍珠、椰果等小料的搭配法则。
在尝试了植脂末、牛乳、奶油的调味过后,“客制化”成了台式奶茶追求的目标,十几种增加口感层次与饮用丰富度的小料,填补了仅仅一杯奶茶下肚的空虚感,也为注重养生和茶香的“青茶时代”增添了多重风味。尽管现在的街边、商场里,原属于这些传统港式与台式茶饮的人流,几乎转移了大半去新式茶饮的店铺。
询问多方后,发现大家都因“创新少”而对传统港式奶茶与台式奶茶婉拒且惋惜,但在比较这二者时,多半因为茶味浓郁和能与咖啡玩混搭(鸳鸯奶茶)而选择港式奶茶。其实不难发现,在新式茶饮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参考和集中了传统港奶与台奶的优点,只是品类印象中,港式奶茶与浓茶为伍,台式奶茶则以波霸为将,打出“多样化”招牌的新式茶饮,让人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本篇福利】参与互动,在留言里说说#你能接受一杯奶茶的价格区间#随机抽选一位幸运粉丝获赠CAFEDE KONA 陶瓷磨豆机组合 一套截止时间:2019年9月4日10:0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