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喝的手冲咖啡,可以品味到咖啡酸、香、甜等不同层次的细节变化,喝起来清爽无负担,这般细致的风味变化只要一接触就无法自拔。而手冲滴滤式咖啡在单品咖啡中一直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部分单品咖啡的出品都以手冲滴滤为主。首先手冲滴滤咖啡非常方便清洁;其次,手冲滴滤的口感更为干净,整体风味更易于表现;最后,手冲滴滤咖啡可以调整的变量更易于控制。长久以来影响手冲咖啡的几个变量因素分为:1、咖啡豆;2、刻度;3、水温;4、滤杯的材质和杯型;5、闷蒸时间;6、水粉比;7、咖啡师的控制。
  第一个因素——咖啡豆  对于很多咖啡师来讲,咖啡豆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因为很多咖啡师是在一个商业豆环绕的环境下去努力做咖啡的,因此再努力都没办法做出非常好喝的咖啡,有句古话说得很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形容这样的咖啡师的。只要把豆子的品质提上去了,后面都是属于技术上可控制的范围,因此咖啡豆也没什么好讲的。用好豆子未必能做得出好喝的咖啡,但是用不好的豆子一定做不出好喝的咖啡。同时也谈一下对于做手冲咖啡时的一些错误
  第二个因素——刻度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豆机。在相同的豆子下,一台好的磨豆机是影响风味最重要的一环,一个适合的刻度是表达咖啡风味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想要表达出什么样的风味,就应该采用相对应的刻度,手冲滴滤咖啡一般使用中粗的颗粒(如同沙砾状或更粗)。很多新手朋友会经常走入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咖啡应当是磨越细越好,其实结果恰恰相反,粗细度的控制是让一只咖啡表达出正确风味的最重要因素。当然,做出刻度的调整之前,首先你得了解你所使用的豆子,如果你使用的豆子是属于中深烘型的,比如曼特宁,那么你调细刻度后可能会带来的是更加浓郁的香气和醇厚度,但同时还会带来苦味和涩感,而如果你调粗后,可能带来的是一些青草的芳香,但失去大部分醇厚度的曼特宁其实是不完整的,所以你必须自己去一遍一遍地调试刻度,调整至你自己觉得满意的味道为止。而如果你使用的是中浅烘焙的豆子,比如耶加雪菲,那么使用过细的刻度可能会产生强酸,而且产生的涩味非常严重,这就容易导致萃取过度,特别是你在萃取时间拉长的时候更为明显,而如果采用过粗的刻度,可能会带来明亮的酸度,可是耶加雪菲中的香气和甜度却也会平淡掉许多。所以说适当的刻度对于一只咖啡豆来讲是多么重要,每一种咖啡的最佳风味表达所需要的刻度都不一样,因为磨豆机的差异性是很大的,包括同一型号的磨豆机都是会有差异的,所以刻度必须靠自己的味蕾去调整。毕竟好不好喝都是很主观的东西。
  第三个因素——水  水质  如果你对味道斤斤计较,那拿来冲煮咖啡的水也别忽略,一杯手冲咖啡98%的成分都是水,水中可溶性物质(TDS)范围最好在100-250ppm之间。不建议用纯净水制作咖啡,用纯净水制作出的咖啡往往口味会比较呆板,缺少层次感。但更不要使用杂牌矿泉水或杂牌桶装水,一但水中有异味,它将更加明显的放大体现在咖啡之中。(可选用X夫等市面著名品牌的矿泉水)  水温  水温也是影响咖啡味道的一项重要指标,水温过高会使咖啡的苦味变强,水温低则会使酸味变强。建议:深焙咖啡豆适合80-85度的温度,中浅焙咖啡豆适合90度左右的水温来萃取。  水流  咖啡芳香与层次感能否尽情的释放出来,关键就在于注水。一般常见错误有:  A.注入水柱过大,水柱方向过于倾斜,这样会导致水流把粉层侧面冲出个洞,直接从滤纸处跑掉了,造成咖啡萃取不足。  B.水柱拉的过高,导致水流破坏咖啡粉成,容易注入气泡,咖啡萃取不均匀。也会导致水柱与接触空气面积过多,水温受到了影响,因此水柱必须愈靠近咖啡愈好。  C.水流不稳定,水流忽大忽小,时而猛冲,时而滴答滴答断掉,导致咖啡粉各个区域浸泡程度不一,咖啡的口味都会被影响。  水量  由于不同人的口味不同,对浓淡要求不一样,金杯萃取的浓度范围是1.15%-1.35%,用水比例大概在1:13到15上下。有些人单纯为了追求浓郁用很少的水,但喝起来并不适口。而相反一些人期望用更多的水萃取出更多物质,殊不知萃取越到后面的越淡,最后浓度不足。
  第四个因素——滤杯的材质和杯型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滤杯有V60圆锥形单孔滤杯,KALITA三孔梯形滤杯,篮型滤杯。不同的滤杯会有不同的口感,不能说哪一种滤杯好或坏,只能说表现力的不同吧。在滤杯中看重的是材质,材质对咖啡的香气保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材质有树脂、陶瓷、玻璃、不锈钢、纯铜、镀铜、镀银……也是各有各的优点缺点吧。  滤纸  一张好的滤纸应该是无异味、滤水性好的。而很多人贪便宜使用劣质的滤纸,很薄,易漏。有些滤纸滤水速度很慢,只见注水,却不见下流,这样必然导致咖啡萃取过度,影响口感。还在奇怪为什么买了好咖啡,味道却不好。  手冲壶
  第五个因素——闷蒸时间  闷蒸其实只是通过热水中产生的热气来打开咖啡粉中的纤维状结构,这样才能使咖啡的萃取更为完整。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试试不闷蒸的萃取,一定会有萃取不足的水味。一般闷蒸所用的水比较少,从中心小水流注水一圈一圈往外直至把咖啡粉沾湿就行,然后让咖啡粉自行膨胀透气,闷蒸时间一般从15-35秒,深烘的豆子一般闷蒸时间相应减短,浅烘的豆子闷蒸时间可以相应增加。之所以闷蒸需要更小的水流,是因为闷蒸的时候水流如果过大,会破坏咖啡粉表层的浸润结构,而且太大水流所冲击出来的水锤效应,会把很多细粉直接冲至滤杯底部,影响后面的咖啡萃取。  第六个因素——水粉比  其实越好的豆子,层次感越丰富,因此使用越好的豆子,水粉比可以越淡一些,事实上也是相应地减少成本提高风味,所以那些使用劣质商业豆的咖啡馆老板们这一条你们可以参考。一般水粉比猫爷会推荐从1:10-1:20之间,正常面对一支新的从未接触过的咖啡,猫爷会先从1:15入手,然后根据味蕾的反应再决定第二杯应该冲淡一些还是浓一些,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味道应该由自己去控制,猫爷只能告诉你改变这些变量的方法。咖啡的国 专业的咖啡知识与咖啡技术交流微信号及新浪微博@精品咖啡香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