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属于意式咖啡品项,原名latte,实意为牛奶,所谓的拿铁咖啡是指意大利浓缩咖啡与牛奶的经典混合,在咖啡馆经常听到的“咖啡拉花”其实就是咖啡师在拿铁上做出图案的工艺,那么什么才是分层拿铁?在家怎么做分层拿铁?
当你把牛奶倒进意式浓缩咖啡中时会出现一杯好看的拿铁咖啡。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两者的顺序调过来会出现什么现象?在意式浓缩咖啡中倒入一杯牛奶会做出另外一种拿铁咖啡,即分层拿铁咖啡,这也太神奇了吧!
浓缩咖啡倒入牛奶的速度太慢的话还可以做出第三种拿铁咖啡 ——失败的分层拿铁咖啡。因此,想要做出一杯好看的分层拿铁咖啡也要讲究浓缩咖啡与牛奶之间融合的速度。做出分层拿铁咖啡的秘诀是什么?如果浓缩咖啡倒入牛奶的速度太慢,密度更高的流体将会和密度低的混合得过于均匀,就做不出分层拿铁咖啡。较快的倾倒速度使得密度更高的流体冲击密度更低的流体,并在建立密度均衡时引发快速运动,达到预期中的分层。即使有一个温和的搅动,例如啜饮一层,分层还是会形成并保持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好几天。只要拿铁咖啡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高,搅拌就会产生另一个密度梯度,与倒入浓缩咖啡产生的密度梯度相似。但拿铁咖啡达到室温后再搅拌,分层就会永别。他们将研究的发现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中。
搞懂液体的分层原理为什么很重要?Stone 和博士生薛楠等人用一组 LED 灯和相机捕捉分层的过程,观察到当咖啡倒入加热的牛奶时,会有称为双扩散对流(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的现象,在液体中产生不同的密度层。他们用自己的义式浓缩咖啡和牛奶重新制作拿铁咖啡后,发展出了一个模拟的饮料,把加热染色的淡水注入密度更高的加热盐水中,里头含有能够散射绿色雷射光束的粒子,混合以测试使这种自发分层成为可能的科学参数。他们再进行模拟以所收集的资料,用以比较不同系统的各种模型 。
他们发现,把热咖啡以一定的速度倒入热牛奶中,会引起温度和密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饮料分成不同密度的分层。被称为双扩散对流的相同基本现象在海洋中形成水层。含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具有不同的密度,就像拿铁咖啡中的浓缩咖啡和密度更高的牛奶一样。
当液体试图混合时,温度梯度导致一部分液体升温,变得更轻并上升,而另一个密度更高的部分则下沉。当一杯拿铁中某个区域的局部密度接近平衡时,这种下沉和上升的运动就停止了。结果,流体必须水平流动,而非垂直流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分层。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