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行业交流请加饮品界精品咖啡香,微信号:(长按复制)thinkingcapacity KONO是日本制造咖啡器具的名门公司。KONO滤杯的原创者是一位名为河野敏夫的日本人,滤杯就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KONO的咖啡滤杯和原生态木手柄咖啡壶在滴滤式咖啡粉丝中一惯享有很高的名望,设计咖啡滤杯和咖啡壶的社长河野先生研究美味咖啡多年,设计了一系列充满田园风格KONO式咖啡滤杯和原木手柄的咖啡壶,KONO是日本各咖啡专卖店和咖啡专业人士最爱使用的专业咖啡器具,也是众多喜欢滴滤式咖啡的爱好者追求的产品。

众所周知,水位下降的速度会影响到咖啡粉颗粒浸泡在水中的时间,所以扇形滤杯是通过加深肋骨的深度即加大排气效应的方式来改善此因素,这是一种办法;还有另一种做法就是改变滤杯的外形以增加水流的集中度,因此圆锥形滤杯就应运而生。

左上KONO,右上UN café,左下harioV60-01,右下Keycoffee钻石纹滤杯 V型圆锥滤杯,包括Hario公司,Kalita公司、Knon公司和Tiamo公司都曾较早就开发出了V型圆锥滤杯,而其它公司的锥型滤杯都是直线形呈放射状沟槽,只有螺旋式沟槽是Hario公司独有的专利,同时V60的滤孔也比其它公司的做得更大。圆锥形滤杯不仅可以增加水流的集中度,而且还可以使咖啡粉较为集中,在初期注水闷蒸时,咖啡粉会比较容易均匀吸水。

仔细观察KONO滤杯的肋骨会发现,KONO的肋骨并非是从底部一直延伸至最上端,而是在不到滤杯高度一半位置时停止。这个高度的设计是为了确保在滴水过程中,让滤纸在吸水后可以紧贴在滤杯壁上,一旦排气空间受到限制,空气流动也会受限,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咖啡粉颗粒吸水时间。

对于咖啡粉而言,水滴是最好吸收的水量,因为当水滴持续的滴在粉层上时,不会马上扩散,而且还会因水滴的水量小而更容易让咖啡粉颗粒吸水,因此针对粉层较深的锥形滤杯,水滴冲煮是绝佳的给水方式。 锥形滤杯虽然可将粉量加以集中,但是水位下降快并不是刚开始进行冲煮时的诉求,因为在咖啡粉颗粒达到目标吸水量之前,会更希望手冲壶滴落的水滴能停留在粉层里越久越好,这样的要求可以用降低排气量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说就是将滤纸吸水后,贴在滤杯壁上减少空气流动的空间,而KONO底部整齐排列的肋骨,就是在之后的萃取时可以上述诉求的关键。

滴滴注水法被叫做精华式萃取法,是因为萃取的是前段高浓度的咖啡 在滴水过程中,表面的咖啡粉颗粒粉层会慢慢隆起,这和之前咖啡粉排气、推挤是相同道理,当粉层膨胀程度不断加大,咖啡粉颗粒吸水也会越多,在达到饱和时,水量会在底部慢慢累积,等到累积到一定程度可将空气挤压时,小小的萃取水柱就会产生,产生气压式萃取。 因此在使用KONO滤杯时,当使用滴滴法产生小水柱时,为了维持气压式萃取,此时需给水至水位到达肋骨上部多一点的水量,这样就可将滤纸紧密贴合咋滤杯壁上,阻止空气往上流通,产生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因为向上的通道被阻挡,水就只可流向滤纸与肋骨方向,此时,内部水量会持续向下推挤,直至产生气压式萃取水柱,一直持续到水量流光为止,因此使用KONO滤杯的关键,就是需要使给水量在肋骨以上,这样才能产生KONO的气压式萃取。

被叫做滴滴法是因为冲泡的水流弱,尽量少的破坏咖啡粉层,减少对流,增加浸泡的时间,手冲壶的注水为一滴一滴的状态。适合用削平式宽口壶嘴和宽口式鹤嘴壶,优点就是大水柱水流柔顺,水流的粗细可控程度更高,适合点滴法。 滴滴手冲方式可以参考这段小视频: 这种冲泡方式的出品优点是醇度高,甜度高,容易入口,缺点是层次感和风味感比较弱,还有太难稳定水流。 这种冲泡方式的出品优点是醇度高,甜度高,容易入口,缺点是层次感和风味感比较弱,还有太难稳定水流。 通过刚才的视频也看到了,且不说对风味的表现,这种制作方式对注水要求是非常的缓慢,所以也被戏称为打点滴,许多老师傅耗时数年练习在制作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失误,并且非常损耗精力和体力,如果用于营业连续点上十几杯,那对于制作者也是莫大的考验。 个人的感觉,滴滴注水法真的是这个行业里技术中最不稳定最不靠谱并且还被最放大渲染其神奇玄妙的一种制作方式。适合自己玩,但不适合营业。 其实每个流派都不难掌握,只是各种数据的组合,需要的是掌握萃取原理,知道如何搭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因此不论我做教学还是分享,会分解各种流派的特点,把各个流派的原理和萃取原理相结合。 使用KONO滤杯冲出的咖啡口感会很饱满,而且风味持续好,搭配KONO滤纸和中深烘焙或者深烘焙的咖啡豆,享受kono滤杯带来的乐趣~~

KONO正常版手冲咖啡参考视频:
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SweetCoffee】,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更多专业咖啡交流 请扫码关注微信:best-ca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