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的咖啡,除了能够尝到咖啡豆更佳丰富的口感,冲泡的过程也是很有趣。咖啡的有趣之处在於可以有千变万化的冲泡方式:磨粉粗细、水温、冲泡手法、冲泡时间、冲泡器具等都可以随着咖啡师的想法来微调咖啡的味道走向。 目前主流的手法通常有两种处: 日本、台湾传统的蒸汉堡法,和欧美目前大为流行的细粉搅拌法。 每种不同的手法都可以把同一款咖啡豆冲出不同口感味道特色──当然,那是细微的不同,主要看你是想把那款咖啡豆甚麽部份的风味特色放大或降低,比如酸度和苦味的平衡。细粉搅拌法把人为误差因素减到很低,初学者很容易上手掌握。因为粉很细,粉水比例可以用到1:16,但细粉对磨豆机的要求更高。 细粉究竟要多细呢? 如果是惠家电动磨豆机的话,估计要用到7﹣10的刻度(比espresso粗一点点),如果是平刀、鬼齿之类诸如正晃行、小飞马、小飞鹰、富士鬼齿,直接最小的1吧(我觉得富士鬼齿用到1的时候还不够细)。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吴则霖对此的解释是:“如果用热的把手,花果香会下降,圆润度也会比较差。”这种对于温度的控制,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在比赛前几天刚刚公布研究成果的英国咖啡师 Maxwell colonna-Dashwood,他在和巴斯大学化学博士 Christopher Hendon 的研究中发现,冰过的咖啡豆会有更均匀的研磨表现,并且更有风味。
所谓的冰镇把手,是利用冰水降低浓缩咖啡机的冲煮把手,藉此降低咖啡的温度。吴则霖表示,通常扣挂在咖啡机上的把手温度约有90度,冲泡时容易让咖啡豆香散逸;有些选手会利用静置、换杯等方式降温,但是自己改使用冰水降低把手温度之後再冲泡。如此一来,别人的温度约为70度,自己的咖啡温度则约45度,可以保留更完整的香气,也能凸显咖啡豆特色。
▲利用氮气加压的Bellini Shaker,可以融合各种原料及香气。 另外在创意咖啡的表现手法上,吴则霖大胆地将咖啡、伯爵茶、果汁、蜂蜜的原料,还有茉莉、橘子香气加入调酒师惯用的Bellini Shaker,再打入氮气进行混合,可以让口感更加柔顺。 在三种不同的饮品上,吴则霖也特别选用莺歌瓷杯来盛装牛奶饮品成品,较薄的杯壁与材质,可以忠於原味地传达香气;并使用柴烧的台湾陶杯,以粗糙的质感呈现出咖啡特色。过去吴则霖仅针对杯子的「形状」,但今年也特地将「材质」也列入计算。
▲不同材质、风格的杯子,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咖啡面貌。 Maxwell colonna-Dashwood 和巴斯大学研究员、化学博士 Christopher Hendon 一道从科研上对咖啡风味进行了一轮探索。 结果是,如果咖啡豆在研磨之前先冰一冰,再把它磨成咖啡粉就会更具风味了。 以上结论得出的过程是基于相对严谨的实验步骤来的。研究员们将咖啡豆放置在室温到 -196°C 不等的环境里。在几组对照试验后,他们发现在较低温度环境里的咖啡豆,在采用同等磨豆机的情况下会有更小更均匀的咖啡颗粒,这直接使得萃取更加充分,从而扩展了目前咖啡界对于风味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