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探针必须要足够深,接触到烘焙中一堆豆子中心点至少是探针直径的6~10倍。探针如果会干扰到滚筒中的搅板旋转,你可以先和探针制造商询问是否可以掰弯,但是不要弄坏。笔者建议对热电偶式探针来说,将大部分体积掰向与滚筒方向一致从而与豆子的动向一致,减少对探针的耗损。咖啡豆的失重虽然咖啡豆表面的颜色和豆温乃对烘焙度有利测量指数,但是对咖啡豆豆心发展而言绝非利器。全面的测量豆子烘焙度,不仅仅只靠豆表发展状况来断定,笔者建议每烘一锅都要计算其失重。
如何算失重呢?在烘焙前后称豆子重量,最好在0.01磅或者0.005公斤为单位,其差值便是失重了。再除以生豆重量乘以百分之百就可得出失重率了。知晓失重率对于烘焙师来说便是知道了豆心在烘焙时发展的多好。比如说,如果烘焙两锅同样重量的豆子,烘焙目标颜色也都一样,第一锅失重率为15%,第二锅为14.5%,说明第一锅的豆心发展更好。如果一名烘焙师烘焙的每一锅豆子颜色都是一致的,纪录失重率将会提供对豆心发展最有利的反馈。但是,这在两种不同豆种是不适用的,因为不同豆子起始含水量不同,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即使是豆种相同,在测量其失重率之前要确保不同锅豆子的含水量必须相同。比如说,假如11月初你烘了遇过新到肯尼亚单品咖啡,它的失重率为14.8%。在存储仓中存放了一个月以后,12月中旬烘最后一锅。忽略是否遵从同一烘焙曲线与否,烘焙后的咖啡失重率却变成了14%。为什么呢?因为在冬季空气干爽,导致豆中水分蒸发流失。测量烘焙度目前市面上可以测量烘焙度的仪器上千种。传统的测量方式是:烘焙师将烘好的豆子放在一个小盘子里,将其放入测量烘焙度的仪器内,然后样品烘焙度将会以数据的形式在仪器的LED屏幕上显示出来。然后,再以同样程序将烘好的咖啡豆磨成粉并放入一起中。两个读数之差便是烘焙度,差值越小,烘焙越均匀。根据笔者的过往经验上来看,样品准备不当会引起读数不准。例如,笔者经历两位非常有经验的烘焙师从同一锅豆子准备样品用同样的测试也来测试,而烘焙度读数却不一样。改变读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研磨粉量以及样品表层的顺滑度不同引起的。另外,如果测量结果出乎所料的离奇,那就是某仪器的技术问题了。考虑到买测量仪器的成本以及反覆实验记录数据在时间上和豆子上的浪费,笔者宁愿以出锅时豆子温度、视觉上的提示(豆子颜色和纹理)以及计算失重率综合的对烘焙度进行评估。使用折射仪确定豆子发展状况咖啡豆的萃取潜力依靠其烘焙发展状况。不充分的发展会限制豆子在萃取时的溶解度,也就是其萃取率。举个例子,比方说你烘焙了两锅豆子,烘焙后的咖啡颜色一样,然后你用这两锅豆子萃取出数杯Espresso,萃取方法完全相同(包括水温、时间、豆量、溶液量等等)如果A锅咖啡豆的萃取率保持在19%;B锅豆子的萃取率保持在16.5%的话,A锅必然比B锅豆子的发展更充分。从而得出,折射仪为豆子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可观的验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咖啡折射仪为咖啡质量做出的贡献高于任何一种咖啡专利)【浆果精品咖啡】
版权信息:以上文章内容转载自【浆果精品咖啡】,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原作者:Scott Rao翻译作者:华夏侵权请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