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没什么毛病,不就是做手冲咖啡常见的问题吗——冲出2杯风味不同的咖啡。对于咖啡小白或者刚入行的咖啡师来说,还觉得挺厉害。可问题就是,为什么同一支咖啡豆会冲出不同的风味?咖啡的风味不是就写在包装袋上吗?杯测时风味不都测出来了吗?还是说不能做到出品一致而找了一个高大上的理由来搪塞?我们要知道,一支咖啡的风味,由品种、种植环境、处理法、以及烘焙来决定,咖啡师冲煮咖啡只是把它的风味展现在咖啡液里,而不是改变风味!因此不存在一款咖啡豆做出2种不同风味的说法,硬要说的话,应该理解为一支咖啡内容物在不同萃取率和浓度下表现有所差异而已。
至于风味,咖啡师可以通过对比冲煮去探索如何去展现一支咖啡最好的风味表达,比如上面花魁的例子,我们使用- 高温萃取花香十分明显,并且表现为花茶口感;低温萃取咖啡则呈现热带水果和哈密瓜风味。然而仔细去辨析,这些风味都有,只是有的被强化,有的被弱化,所以请勿理解为这支咖啡能做出不同的风味,上述风味在杯测时皆是存在的,我们只是选择如何去表达。
烘焙时一支咖啡的风味就已经确定了,你想通过改变研磨度、水温、滤杯、手法等做出“不一样”的风味是不存在的,你能做的,仅仅是能否把这支咖啡的风味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而已。由此我们能通过理解下面的图,去调整我们的冲煮,以达到比较完美的萃取。咖啡风味在圈内找到接近的风味描述,接著便可看最外圈的冲煮修正建议,来对自己下一杯的冲煮调整。
通过逐一改变或者同时改变冲煮参数,修正咖啡出品的风味及口感,对于咖啡师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在每一次冲煮前,就应该思考:如何料理面前这一款咖啡?咖啡冲煮,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比如说我们新到的一款豆子:【尼加拉瓜 黑蜜处理】做了3次的冲煮实验来寻求最佳的冲煮方式。在次之前我们已经对咖啡经行了杯测,了解了这支咖啡基本的风味表现。
器具:V60滤杯,粉水比1:15,分3段萃取,萃取时间相同:2分10秒。
在第一次冲煮时,小编采用了90℃水温,小富士3.5的研磨度,风味体现为草本、焦糖、莓果,但发现有酸涩,并有炒瓜子味,口感较薄,有萃取不足嫌疑。第二次,采用了92℃水温,小富士3.5的研磨度,风味体现为焦糖、坚果、香料、芝麻,却出现了苦味和涩,喝完喉咙有点干,说明萃取过度。第三次91℃水温,小富士3的研磨度,最终体现出和杯测报告相符的风味,咖啡口感饱满,并且还有发酵香气和太妃糖甜,最终确定了冲煮参数。
以上,如果说小编能用同一支咖啡冲出3个味道,明显是不正确的,这只是改变冲煮参数来对咖啡做风味纠正(或者说是寻求最佳风味表现组合),对于大多数不是自家烘焙咖啡的人来说,以烘焙商提供的信息为参照,通过对比冲煮可以更好地展现你买到的这支咖啡。而有条件自己烘焙咖啡的话,生豆商所提供的风味信息就要商榷了,烘焙确实能改变咖啡的风味走向,不同的烘焙师会根据自己对这款咖啡的理解,去营造一支咖啡豆最好的风味表达。
希望上面的话对大家有帮助~下期我们来具体谈谈如何改变冲煮参数(手法)来寻求咖啡最佳风味表现组合。敬请留意!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全部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