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上的麦咖啡和第三方平台相比,“i 麦咖啡外送”小程序的差异化优势,一是进入页面即得一张大杯免费拿铁外送券,支付完成后有专属福袋可供分享传播;二是和麦乐送一样,有预约运送时间的功能;三是会员积分的流畅打通。我们在10月9号的使用中发现,从“i麦当劳”小程序的主页可以很容易找到突出显示的麦咖啡外卖入口,但相反过来的路径,即由“i麦咖啡外送”小程序前往“i麦当劳”小程序的页面无法打开;同时如果从大众点评页面进入,有个别门店未显示提供外卖,同时也有个别门店处于暂时不接单状态,这是体验中遇到的几个小bug。
▲体验中的个别小bug,总体算是比较流畅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其实从 9 月 17 日开始,麦当劳就已经在上海启动了麦咖啡外卖服务,并推出了“首杯免费”的优惠。防溢包装、28分钟的承诺在当时已经提出,如果超时,麦当劳还会用电子优惠券做补偿。而早在2015年9月,麦咖啡就已经与百度外卖合作,当时以高品质、高客单立于市场的百度外卖,在城市白领市场相当进取,它希望利用麦咖啡来撬开下午茶市场的外卖需求。当时麦咖啡80%的营业额来自一线城市,其受众与百度外卖用户高度吻合。早在现在的咖啡外卖浪潮来临之前,麦咖啡在一众的星巴克、costa代购之间,已经有过独立品牌外卖运营的经验。根据2017年中国咖啡行业生存报告数据,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不足5杯,一线城市的数据为20杯,而日韩在这方面的数据都超过了300杯,同样是饮茶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数据让各个品牌对于中国的咖啡市场都产生了无限美妙的想象,也因此我们看到了近期大量品牌布局。
▲朋友,逆袭吗?低于星巴克的售价,加上外卖带来的空间延伸,也能帮助麦咖啡打破之前“快餐店里的咖啡店”的形象,毕竟高科技加持的专用杯+快捷稳定的服务+天然稠密的布点,能让麦咖啡在外卖市场中树立起相对独立于门店的全新形象。而在去年9月,可口可乐和麦咖啡合作,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瓶装咖啡饮料,进军零售,在国内新零售之风正刚烈的今天,这也是让人浮想联翩的一件事。面对着互联网光环的新对手们的时候,麦当劳本身的品牌效应如何加持,以及麦咖啡如何在产品上增添创造性和吸引力,或许会是它接下来需要发力的部分。
版权信息:以上视频与文章内容转载自【勺子课堂】,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何姗侵权请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



手机浏览中华饮品届













